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文明和深度游之地质、地理、历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喜欢考古的老常 石头那些事儿 2021-10-15

昨天上午

博奇的曹总到访

向我介绍了他们最近承建的

某钢铁集团的高温余热发电项目

还一起讨论了

低温余热利用及发电

以及

设备声纹和震动分析的想法与思路

等方面的情况

最后选了一块和田玉籽料

拿回办公室做摆件


说,大约五年前,Jason同学给我讲过他们用IT技术帮助地方政府做深度游的一些想法,第一次听说深度游的我,一直对此不能忘怀,我应该就是一位深度游的爱好者,因为很多年以来,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低头到处乱瞅,喜欢看河流的形状、河岸阶地、地上的石头、周边山峦的形态以及岩层的构造。

比如前几年

我跟莫莫同学在张北沽源县溜达

莫莫说要洗车

就把车子开到一条小河边上

他洗车

我就看河边的石头

于是乎

发现了这个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的打磨石器

简直有点喜出望外


说,今早看到文博山西公号转发星球研究所公号的一篇文章《最陌生的中国风景!原来在山西大同、朔州右玉、青藏羌塘、吉林长白山…》,写的太好、太有趣了,我在转发时留言如下:

地质学家心中的美丽风光,深度游的最佳陪伴。很多人都想深度游,但是基本上都做不到,为什么,因为缺少三个基本功,也缺乏快速的学习能力,这三个基本功是:地质地理历史

一、独特中华文明的三观史

从小就被教育中华民族是勤劳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但是到底勤劳到什么程度?伟大到什么状态?最近几年刻苦学习新石器时代考古,才有了一点点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正如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严文明老师和中科院考古所原所长王巍博士经常所讲述的,大意是:中华文明是原生的本土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且延续至今的伟大的古代文明。这个文明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周边没有强势文明袭扰;二是中国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理单元,东边是大海、南边和西南边是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以及喜马拉雅山;西北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中间又有几处非常适合农耕的大平原,且气候适宜。三是北部的少数民族袭扰,最终都被极具韧性的中原文化所融合,形成了更加辽阔的疆土和更加广泛的多民族共同体及价值观。

我们必须承认,是我们周边特殊的地理地貌保护了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中华文明这个幼苗得以茁壮成长,这是一个地质推动地理地理又促进人文,惊心动魄而又辉煌的历史过程,我们深度游的每一个瞬间、每一处景点,都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伟大历史的每一个缩影。

(网络借图,感谢摄影者)

中国以及中国周边的地形地貌,大部分是一亿年以来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例如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是距今一亿年左右、脱离了南半球冈瓦纳古陆的古印度板块一路北上,到距今5500万年的时候接触并俯冲欧亚大陆板块,导致了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崛起。

(网络借图)

塔里木盆地南侧、阿尔金山和昆仑山北麓的若羌且末和田叶城等地区,是著名的和田玉产区。

中国内陆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和最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是印度板块挤压欧亚板块,导致塔里木地区进一步凹陷所产生的,而且大沙漠的形成也与喜马拉雅山升高阻断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有关。地质学家通过环境模拟得出初步结论,当喜马拉雅山升高到海拔大约3000米的时候,由于阻断了印度洋暖湿气流,还直接导致了西北黄土高原这个全球最大的黄土堆积的诞生。

黄土高原除了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更为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的文明曙光,早期在那里生活的祖先们(以炎黄二帝为代表),由于环境的逐步恶化,先帝们带领族人开始向东迁徙,最终导致了中华文明在中原得以更大规模的融合和发展;除此之外,黄土高原的下面埋葬了古老的、以甘肃东部和宁夏为核心的、覆盖了周边五六个省份、辽阔无比的庆阳湖庆阳油田就是庆阳湖堆积物的重要贡献。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中国的历史,早期是陕甘地区到中原,中后期基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北方草原民族打中原人,中原人又统治南方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几年前,我就是带着类似很多的疑问,开始学习考古的,主要原因就出在气候上,当气候不好时,农作物减产甚至是绝收,北方草原的草也不行了,所以,气候环境比较差的地方,人们就更加富有斗争精神,要不然就会被饿死。而南方大多数光景是风调雨顺,那里的人们生活富裕,基本不愁吃喝,所以,不像草原民族那么善于争斗,也不像北方人这样善于控制。


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气象学家竺可桢老先生,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研究了历史上中国气候变迁的规律,著名的竺可桢曲线是关于中国最近5000年气温变化定量水平的一个经典模型,是竺可桢老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刻苦研读中国历史资料整理得出的,记住了,这是定量模型,可不是定性的,这个研究成果后来还在科学家钻探北欧冰层岩心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不仅仅如此,竺可桢老先生的研究成果还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规律,过去历朝历代的更迭和内乱,大概率都与气候变坏有关。我们总算是明白了,民以食为天到底是什么意思了。三年前,我激动之余,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竺可桢:文理兼修的气象学家,大数据的鼻祖》(百度可搜)。


几年前,思考这些问题也基本帮助我解释了为什么北方人和南方人的性格会有比较大的差别?以及这些差别大概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以及产生这些差别的背景驱动因素是什么?因为我在研究红山文化玉器和良渚文化玉器的差别时,就注意到了玉器做工背后,已经反映了至少在5000年之前,南方人和北方人在性格上就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不同。喜欢这方面故事的朋友可以看我在新浪博客【京东藏宝斋】上写的很多文章,例如《从良渚文化,看人类早期文明的共性和个性》、《从城头山古城遗址,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超凡的视力、听力和想象力,我们祖先的超能力》和《关于北方人和南方人的性格,古玉能告我们什么?》等。

二、地质到地理再到历史人文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

地质构造运动导致了中国比较独特和与外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再加之苍天赐予的东北华北陕西河套等美丽的平原和东南富饶的水乡,使得我们的祖先在这个肥沃的土地上较早的进行了农耕生活,长江中游的水稻栽培可追溯到距今1.2万年;北方的粟(小米)和黍(黄米)也有1万年的历史。农耕导致了定居;定居导致了越来越细致的产业分工;分工导致了财富分化;财富分化导致了阶层和阶级产生;为了守护财富、财产以及制造财富的土地和足够的农耕人力和手工业者,就导致了从部落古国(也叫方国)再到邦国乃至最后帝国的诞生;而这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还需要人们对公共价值观、共同信仰的逐步共识,这就逐步产生了广泛认同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就是上述这一切的综合体。这是一个从家族式的小型经济实体、向大型经济实体、再向更大型的政治和军事实体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大概经历了至少5000年的漫长历史。

(网络借图,感谢制作者)

最早脱离了渔猎生活,选择从事农耕和逐步定居的祖先们,基本上都是邻水而居,形成了最早的部落,生活和灌溉要用水,还要远离水患之害,所以,我可以理解,那时候,部落应该选择距离河流最近的比较低的河流阶地上。关于人类为什么要选择农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从周小川讲援建非洲要授人以渔,看人类文明早期的农耕问题》、《假期攻略:石器告诉我们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和《农耕文明: 中国不仅是水稻之乡,更是水稻之源》。

炭河里遗址位于湖南美丽的宁乡,据说是迄今为止中国南方最早的青铜器出土地,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遗址就位于宁乡黄材镇沩水河上,面积不大,只有2万平方米 。

前两年,我在湖南宁乡劳动电力EPC工程的时候,就在想,宁乡这地方,丘陵地区、山清水秀的、还有沩水河蜿蜒流过,怎么可能只发现了商周时期的炭河里遗址呢,我是相当的不服气,于是,经常一到周末,我就沿着沩水河,寻找河流阶地,希望能找到更加古老的人类遗址。

依水而居,不仅是现代人们的理想选择,更是远古时期祖先们的理想选择,现在很多地方还都以为名,例如河南的淮阳、洛阳和安阳以及甘肃的庆阳,全国县级及以上带字的地名,五个省最多,他们分别是河南陕西山西湖北和湖南。除了湖北和湖南水系众多外,河南、陕西、山西地名字较多,显然与这几个地方远古的历史大概率相关。因为古来有之:水之北谓之

(网络借图)

看图,认真看图

新时代时期的很多遗址

都在河流附近

凡是带阳的地名,几乎都跟河流有关、几乎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这是深度游应该关注的地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依水而居,是中国古时候起最好的风水之地》(新浪博客文章,百度可搜)。


继续说,部落进一步发展,就到了部落联盟甚至是方国时代(西方大概叫城邦),这时候相当于仰韶文化中晚期(距今6000年前后)至龙山文化中期(距今4300年前后),这个时期,中国的土地上已经有了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地和贵族聚集区,例如仰韶中期的庙底沟遗址、相当于中原仰韶后期的红山文化、安徽的凌家滩文化和更加著名的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贵族和贫民已经相当的分化、贵族领地已经很大、文化影响和辐射范围已经达到目前几个省的规模。到了方国时代,贵族们就已经远离了农耕、远离了河流阶地,住到了有大院子、大房子的地方,甚至到了二里头夏都的时候,帝王住的院子已经很像北京的紫禁城格局了。


方国之后的邦国和帝国时代,就到了其他地区文化逐渐衰落、中原文化吸纳各地优秀传承并逐步崛起的时代了,从目前考古的脉络看,大概就是从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到洛阳二里头遗址(夏朝晚期的都城)转移和发展的时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古代都城之“郭”与“城”背后的政治军事因素》、《讨论:三皇五帝传说中,哪些有了考古学证据》、《中华文明起源之陶寺、石峁和良渚的历史地位》和《龙山时期『鬲』和『鼎』的变换,显示了什么样的气候和人文环境的改变》。


三、中国美丽的火山地貌

现在把星球研究所公号文章《最陌生的中国风景!原来在山西大同、朔州右玉、青藏羌塘、吉林长白山…》中几幅美丽的图片展示给诸位,火山喷发是残酷的,但岁月沧桑之后给我们留下的却是美不胜收的景象,1979年我们入学长春地质学院后不久,老师组织我们集体观看了纪录片《火山爆发》,影片中火山爆发的威力和地质学家冒着生命危险近距离拍摄火山喷发的精神令我们感动,其中有一段,一位国外的地质学家正好遇上火上喷发,他一边仓促逃离、火山灰就在后面紧紧追着他,场景令人揪心到窒息。

由火山喷发形成的五大连池效果图,据星球研究所报道,形成五大连池的火山喷发,并不遥远,仅仅发生在300年前的1720年1月份。

山西右玉县的牛心山,火山地貌

(网络借图,感谢摄影者)

牛心山火山熔岩堆积后的柱状节理

南方被深林覆盖的火山口

都快认不出来了吧

火山口形成美丽的湖

就像镜面一样

火山湖不一定就在火山顶上

也有可能在近地面

星球研究所解释说

当近地面以下的岩浆

遇到地表水大量侵入时

炙热岩浆会迅速气化

导致大爆炸

把近地表炸出一个大坑

从而形成火山湖

这种火山湖叫玛珥湖”

也许是断片了

我们学地质课时

貌似老师没讲这一块啊

这是最近一万年,中国地区火山爆发的情况。


更多分享.....


从5000年的车历史,看国网乘用车换电的未来


期待荣耀,未来更加荣耀


不懂变电站的人,能参与变电站的规划设计吗?


站在什么高度,看北京进一步加大光伏补贴力度


2020年国际珠宝展之11大特征及见闻实录


任正非为什么没有仇恨?


2020年玉雕天工奖解读


区块链能解决综合能源利用的深层次信任问题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